淄博市临淄区中医医院

医院概况
痛经的中医中药治疗

痛经的中医中药治疗

发布时间:2021-03-08 打印

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,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,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,严重者可伴恶心、呕吐、冷汗淋漓、手足厥冷,甚至昏厥。痛经给工作及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。

 

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: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,占痛经绝大多数;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。

 

原发性痛经其中医病机特点不外乎“瘀”、“滞”、“寒”、“虚”,正所谓“不荣则痛、不通则痛”。

 

临淄中医医院妇科中医中药治疗痛经效果显著,现分型如下:

 

【气滞血瘀】

 

每于经前一、二日或经期小腹胀痛、拒按,经血量少,或排出不畅,经色紫暗有块,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,胸胁乳房胀痛,舌质紫暗,舌边或有瘀点,脉沉弦。多数痛经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的,可以服用血府逐瘀汤、丹栀逍遥丸等调理。

 

【寒湿凝滞】

 

主要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,得热痛减,按之痛甚,经量少,色暗黑有块,恶心呕吐,畏寒,便溏,苔白腻,脉沉紧。常用《伤寒论》的温经汤调理。

 

【气血虚弱】

 

经期或经净后,小腹隐痛、喜揉按,月经色淡量少,质稀,伴神疲乏力,面色苍白,舌淡苔薄,脉虚细。可选用当归补血汤、或圣愈汤加减。

 

【肝肾亏虚】

 

经净后小腹隐痛、腰酸,经血量少而质薄,经色暗淡,或有头晕耳鸣,小腹空坠不温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。多用调肝汤、六味地黄丸等加减治疗。


 


当然临床上还有阳虚内寒、湿热下注等证,临证时,往往“瘀”、“滞”、“虚”多个病机同时出现。“瘀”重者可加丹参、赤芍、五灵脂、延胡索;“滞”重者加香附、川芎、玫瑰花等;“阳虚”者酌加温阳药物,如艾叶、桂枝、补骨脂;肝肾亏虚者可加熟地、山萸肉、枸杞等滋补肝肾。在临床上,常于经前两三日辩证之后开始服用中药,多在三个月经周期痛经症状显著缓解。

 

当然有时候病情相对复杂,需要抓主证,兼顾偏证,善后等进一步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!

Top